Skip to main content
德胜云
  万速智能9 > IDC

一篇读懂「IDC行业市场分析」国内idc市场趋势中国idc市场

2024-05-11 01:02:24 浏览:

一篇读懂「IDC行业市场分析」国内idc市场趋势中国idc市场

一、IDC行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承载实体,数据资源的存储、传输及交互都必须依托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兴起,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数字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石。2020年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提出要重点支持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建设IDC产业是发展云计算产业、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及中国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的必要底层基础。

IDC产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60年代用于储存、保护大型机重要数据的灾难备份中心是IDC的前身。2000年前后,IDC概念开始在国内市场普及,互联网数据中心迎来了第一波建设热潮,基础电信运营商是IDC建设的主力军。在当时,IDC作为电信级数据中心设施的基础,仅能向用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器托管服务,同时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尚未普及,企业及个人用户对数据中心尚未产生实质性的需求,IDC服务业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现代生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依赖日益深入,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IDC业务迎来一轮又一轮高速增长期。2013年以来,“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据更新迭代不断加速。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220亿GB,同比增长71.6%,从2013年至今增长将近百倍。

图表1:2011-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亿GB)

由于IDC是数据计算、存储及交互的必要基础,数据流量的增长将带动IDC 的长期需求提升。过去5年,电商、视频、云计算等互联网垂直行业快速崛起,京东、字节跳动、快手科技等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发展,海量数据流量已经致使IDC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科智咨询统计,2019年IDC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5%,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未来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逐渐提升。

图表2:2014-202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互联网数据日新月异的丰富、融合、交互和爆发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4G到5G,每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都改变了数据资源的形态特点,同时也创造了难以想象的数据规模。数据中心承载数据量的爆发对IDC 提出了客观需求,这种客观需求不仅有效驱动了过去5年IDC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更是为行业的未来留足了发展空间。

未来数年,5G催生新应用、政策助力叠加企业上云,在政策催化的外部动力以及5G带动流量增长的内生需求下,IDC产业有望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国家为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自上而下推动企业上云。另一方面,2020年是我国5G规模建设的元年,5G相比于4G孕育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连接数量,流量的快速增长带动数据计算、存储的需求提升。

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大智移云”时代,互联网发展进入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转变跨越的新阶段。根据思科预测,到2021年每个5G连接设备产生的流量是目前4G连接设备产生流量的4.7倍,而这仅仅占移动数据总流量的1.5%。因此,5G 时代数据流量爆发将推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市场持续扩大,将产生更多数据中心的部署需求,IDC 市场具备长期增长性和确定性。

长期来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将不断加速。根据数字宇宙(Digital Universe)统计,2015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6ZB(1ZB等于1万亿GB),预计至2020年全球将拥有44ZB数据总量,至2030年将超过2,500ZB。这种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以及其所衍生的数据管理需求和计算需求,都对互联网数据中心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摩尔定律正面临失效,单机IT 资源供给能力有限,为满足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需求,数据中心还将不断进行扩建、改造、升级,IDC行业将仍然保持规模上升的态势。

图表3:2011-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ZB)

云基础设施服务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支持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图表4:近年来国家发布的支持IDC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已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规范、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2017年9月工信部修订并实施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2号)。该办法一方面取消了“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审批项目,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电信市场监管制度,建立经营者信息公示、年报等信用约束机制。

对于IDC服务提供商而言,上述管理办法实施后依然要求拟从事IDC业务的企业取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行业准入门槛并未显著降低。随着电信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IDC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自身的诚信经营、信用管理及信息公司,失信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行业发展走向规范化。

行业政策方面,IDC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坚实根基,近年来也持续受益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2020年5月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IDC产业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引导、项目建设、财税补助等方面有望受到政策的持续扶持,IDC产业政策持续向好。

整体而言,借款人所处行业的监管体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均为IDC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借款人的经营发展。

伴随着大数据、虚拟化等新兴技术的落地,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流量和带宽在过去十年间呈指数级增长态势。根据赛迪集团统计,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568.2亿美元(仅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托管、租赁等IDC服务收入,不包括云服务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10.5%。从增速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增速趋缓,亚太地区继续在各区域市场中保持领先,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增长最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三年IDC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我国IDC市场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连续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重要建设基地。根据科智咨询统计,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收入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27.24%,近年来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短视频、游戏等行业客户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数据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作为海量数据的物理载体,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几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和机架数量保持增长,数据中心的上架率也持续提升。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售卖率整体在85%以上,上架率整体在70%以上。受土地审批和环保节能规定的影响,一线城市及周边的数据中心资源日益稀缺。由于IDC资源相对稀缺且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增长,未来几年一线城市IDC机柜将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资源价值将持续提升。

二、IDC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IDC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石

根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报告,到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23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位居全球前两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GDP增长的核心动力。

IDC作为数字社会基石,是未来最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之一。大数据时代需要有更多的计算资源、更多的存储空间以及高效的运营平台,对于数据中心的运维规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云计算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高性能数据中心正在飞跃发展,以IDC为基础的综合云服务拥有广阔成长空间,也是未来数字经济领域竞争的关键。

(2)流量高速增长推动数据中心网络设备与技术演进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多元化,互联网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为满足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需求,数据中心还将不断进行扩建,数据中心规模仍将保持上升的态势。

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承载业务以及存储与计算等技术变化不断影响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的演化。随着新建、改造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设备数量大幅增加,网络建设成本高、运维管理负担重等问题凸显,促使软件定义网络、白盒交换机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加快。同时,数据中心承载业务的不断变化,以及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中心流量高速增长,对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管理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互联网数据中心绿色化,引发基础设施变革

2019年2月,工信部联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三部门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先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为先进典型,从而建立国内健全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到2022年,国内数据中心平均能耗现状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PUE1.4以下。

受高成本、高能耗驱动,数据中心供电架构逐步简化。传统数据中心供电以不间断电源UPS为主,产业链成熟,但转换效率较低。随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和能耗激增,可靠性高、成本低的高压直流(HVDC),成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新选择,采用“HVDC+市电直供”相结合的模式,供电效率可有效提高。

此外,服务器业务量扩大和功率密度的提升,对制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液冷成为数据中心制冷新风尚。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制冷技术不断革新,空调机组从风冷型、水冷型向冷冻水型、双冷源型过渡,行业也广泛采用更为经济和环保的自然冷却方式,气流组织也从传统的机房级向更精准的机柜行级演进。

三、IDC市场供需分析

由于互联网客户部署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主要用于“7*24小时在线”业务(例如网络购物、短视频等),服务器数量多,且网络架构及布线系统复杂,为保证在线业务的连续性,一般而言不能中断业务进行服务器物理设备搬迁。

如互联网客户必须要更换IDC服务商,通常需在新IDC服务商机房预先准备同等数量的机柜及同等数量服务器设备,并提前做好网络架构及布线系统,待前置条件准备就绪后,在尽量减少业务影响的前提下,通过临时停机等方式逐步进行在线数据迁移,整个过程通常要持续几个月时间。

以迁移时间三个月为例简单试算服务器迁移成本,单机柜迁移成本约为三个月机柜租金成本以及服务器采购成本。假设单机柜放置15台服务器,则变更IDC服务商单机柜成本约为1.8万元(3个月单机柜租金)加75万元(新购置服务器设备,每台5万元),共计76.8万元。假设迁移1,000个机柜,则迁移成本为7,686,080万元。

综上,变更IDC服务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客户的在线业务,且需要付出较大的迁移成本。因此,IDC服务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合同到期后客户一般不会更换IDC服务商,因此客户较为稳定,黏性强,经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从IDC需求端来看,云计算厂商为IDC最大占比客户,有望领先受益于云计算发展。云计算厂商作为IDC行业最主要的客户,占据37%的份额,互联网企业紧随其后,另外政府机构及金融机构也是IDC行业主要需求方。近年来,云计算已经由政府建设数据中心推动进入行业自行推动阶段,在成熟的政务云市场外,以医疗云、金融云、交通云等为代表的行业云正快速发展,IaaS行业景气度将传到产业链上游,利好中游IDC行业和上游核心硬件。在未来的增量市场中,由于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云计算厂商和大型互联网将是拉动需求的主力。

新兴技术催生更多应用场景,IDC需求扩大。纵观IDC业务市场的发展历程,2010年放宽IDC牌照审核门槛,许多企业得以进入IDC业务领域并快速拓展市场,带来IDC业务市场一轮增长高峰;2014年,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业务经营许可权发放,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扩展,催生更多应用需求;2016年,短视频技术被各视频与社交平台广泛应用,带来了IDC业务市场的增长;2019年,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式商用,带动全球网络数据量激增,数据中心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彰显;2020年及以后新增需求则将集中体现在5G、物联网、VR/AR等新兴应用的广泛兴起,更多应用场景、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以及更加频繁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交互将推动IDC市场规模的增长。

数据流量需求释放,驱动IDC扩建加速。随着云计算、5G、AI、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全球数据流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2016年到2019年之间,全球数据中心流量规模从每年6.8ZB增长至每年14.1ZB,2021年全球数据流量有望突破20ZB。另外,在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的增长直接拉动云数据流量的提升。亚太云数据流量从2016年的908EB增长至2019年的2387EB,2021年将达到3469EB。在摩尔定律面临失效之际,若没有更新的技术突破,硬件性能的提升速率将落后于数据增长的速度,因此唯有加速扩建数据中心才能跟得上数据量爆发增长以及数据向云端转移的趋势。

流量激增与IDC数量尚不匹配,中国IDC市场潜力广阔。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CAGR达30.35%,超过美国同期的数据产生量约18ZB。然而,从全球数据中心占比来看,截至2018年,美国占比约44%,我国占比约8%,日本占比约6%;从人均机房面积看,我国的人均机房面积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0。由此可见,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数据中心的数量与数据流量爆发增长的趋势尚且不匹配,数据中心新增扩建确定性强,IDC产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全球云巨头积极部署IDC。Canalys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2019Q4AmazonAWS、MicrosoftAzure、GoogleCloud和阿里云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分别为98、53、18、16亿美元,总体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7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7%。纵观全年,排名前七的云计算提供商,包括Amazon、Facebook、Google、Microsoft和BAT,总体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超过600亿美元。另外,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支出将在2020年达到1410亿美元,到2024年达2840亿美元,云基础设施支出维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五年内,云服务提供商仍将是服务器和相关组件的最大买家,云服务提供商的持续高投入将惠及IDC及相关产业链。

四、国内IDC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我国IDC市场格局以运营商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份额占比约达65%,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虽然体量较大,但是一半以上为自用,其他的机房遍布全国,在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布局不多且客户较为分散;

其余的市场以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为主,主要为满足核心城市的IDC需求,如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客户需求等,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壁垒。

具体来看,2019年,我国IDC企业竞争格局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占比位列前三,分别为30.6%、19.1%和12.6%;其次是属于第三方IDC服务商的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其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8%和4.5%。

从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竞争层次来看,我国IDC市场以运营商为主,目前三大运营商占据62%左右的市场份额,其机房遍布全国,在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布局不多且客户较为分散;其余的市场以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为主,主要为满足核心城市的IDC需求,如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客户需求等,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壁垒。

数据中心行业企业中,基础运营商依靠其垄断地位获得行业先发条件,目前中国电信已发展成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数据运营商。从代表性第三方IDC运营商运营情况来看,世纪互联是国内IDC行业的标志性公司,主要以零售模式销售,收入规模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万国数据是目前国内IDC业务成长性最高的公司。光环新网是北京地区主要的互联网综合供应商之一,其主营业务为云计算和IDC及其增值服务等。宝信软件由宝钢控股,并且以批发业务为主。数据港是A股中专注提供IDC托管服务的公司,规模尚小但成长迅速,以批发型业务为主,与阿里巴巴合作紧密。

数据中心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该行业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但是另一方面,数据中心近几年快速发展,行业吸引力仍然较强。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份额集中在头部运营商,进入行业势必遭受企业反击。

随着5G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该业务模式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小。上游IT设备、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土地、制冷设备等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数据中心行业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高。

数据中心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阔,数据中心数量相较于需求量而言整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数据中心行业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

一篇读懂「IDC行业市场分析」国内idc市场趋势中国idc市场

  • 一看就会「IDC发布最新BI行业研究报告,SAP只排第二,第
  • 万万没想到「CDN盒子:数字化时代新商机」cdn行业分析报告
  • 深度揭秘「IDC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分析,朗坤智慧位列
  • 真没想到「IDC发布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多云
  • 居然可以这样「服务器行业监测周刊:加快技术的升级换代,助力服